首页 调查 > 正文

河南新县:小阳荷里的“致富经”

河南广电·大象新闻记者 李光远 通讯员 刘遵明 蒋仑 王丽君 文图/视频

“再过几天,我们的阳荷姜就可以采摘了。”立秋刚过,在新县周河乡大别山阳荷姜产业园,负责人匡建新正忙着查看阳荷姜的长势。

阳荷姜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区在南方省市,含有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丰富的纤维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也可以做菜食用。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县周河乡大别山阳荷姜产业园负责人 匡建新】

2017年,在深圳从事IT行业10年的匡建新回到家乡新县创业,在周河乡西河古村落正式成立“贰两毛尖”云商科技公司,研发贰两装大别山野茶、小泡装伴手礼礼盒等系列产品,带头利用直播、电商带货等技术,带“活”了周边几万亩的茶树。

“很多人喜欢吃阳荷姜,但却很少人去大规模种植,尤其是本地,我觉得市场很大,加上疫情出不去,决定种植阳荷姜。”匡建新说,新县本地生长的阳荷姜,原本纤维比较粗,咬不烂,影响口感。后来在湖南专家的帮助下,进行了品种改良,改良后的阳荷姜纤维少了很多,更适合食用。

2020年5月,匡建新在周河乡流转1500亩土地种植阳荷姜,喜获丰收。

同时,他还推出“红源地”品牌,生产“大别山阳荷姜”下饭菜,产品先后销往长沙、郑州等地,颇受消费者欢迎。

“原来的产品,都是在湖南代加工,运输成本很高。”匡建新说,基地要想做大做强,必须建立自己的产品生产线。2022年年底,匡建新投资1200万元,在新县周河乡集镇区规划建设阳荷姜产业园,同时在基地尝试培育阳荷笋。

2023年年初,当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喜庆氛围时,匡建新则一边忙着选址、测量,搭建厂房,一边组织工人搭棚、覆膜,摸索着搞培育。

4月,120亩阳荷笋成功上市,迅速被湖北省武汉市的商家订购;8月,阳荷姜产业园区正式完工,生产线总装完成,进入最后的调试阶段。

“生产线建成后,将实现阳荷姜鲜品清洗、风干、制作一体化,产品包括阳荷姜下饭菜、茶饮、保健食品等。”匡建新说,周河乡现有耕地9700多亩,后期想打造一个万亩阳荷之乡,把小小的阳荷姜做大做强。

小小阳荷姜,致富大产业。阳荷姜产业园依托“农场+工厂+市场”的发展模式,可年产阳荷姜900万瓶(袋),实现年销售额3000万元,提供固定工作岗位30多个,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0万元的收入,带动130多户村民在产业链上实现致富增收,实现农户、村集体和企业多方共同受益,为乡村振兴持续赋能。

标签: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