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调查 > 正文

抗疫特别国债掀开发行大幕 特别国债有何“特别”?

抗疫特别国债将于本周掀开发行大幕,引发市场热议。本次发行的特别国债,将全部转给地方主要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相关支出。那此次以抗疫为主题的国债,到底“特别”在哪里呢?

历史上的特别国债

顾名思义,特别国债不是一般的国债,其专门服务于某项特定政策,支持某特定项目需要,是由中央财政统一发行的特殊国债,不计入财政赤字。我国历史上曾有过两次特别国债的发行。

第一次:1998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恶化,资本充足率较低,为了补充工农中建四大行资本,财政部向其定向发行了2700亿特别国债,然后作为资本金注入了四大行,以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满足巴塞尔协议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准备金率(8%)的要求。特别国债发行对象严格定向控制在对工、农、中、建四大行,总额2700 亿元,其他金融机构及非金融机构乃至社会居民或团体均无权购买。

抗疫特别国债本周掀开发行大幕 特别国债有何“特别”?

表:1998年特别国债发行简要

第二次:2007年,随着加入WTO外汇储备的大幅增长,我国需要一个主权投资公司对外汇储备进行投资管理,所以财政部以发行特别国债为手段,购买央行的外汇储备并注入到中投公司。该特别国债发行领域为购买外汇,总额 1.55 万亿元,其中1.35万亿向农行定向发行,并由央行全额从农行购买;2000亿直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就结果而言,相当于央行使用外汇储备购买了特别国债,财政部以此资金作为资本金成立了中投公司。

抗疫特别国债本周掀开发行大幕 特别国债有何“特别”?

图:2007年特别国债发行流程

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背景和应用领域

为应对今年以来冲疫情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两会确定了发行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配合赤字率的提升以及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的规模,从而达到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等“六保”,并以“六保”促“六稳”。

根据公开信息,抗疫特别国债主要用于有一定的资产收益保障的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和抗疫的相关支出,包括支持小微企业发展、财政贴息、减免租金补贴等。此外,地方政府可以在分配的额度内按照一定的比例预留机动资金,解决基层特殊困难的急需资金需求。至于两会之前市场热议的猜测不同,并没有用于形成资本金以进行基建方面的投资,显出与以往的特别国债存在较大区别。由于加强地方政府财力的保障将是今年财政工作的重点,抗疫特别国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夯实受到疫情影响的地方财政,直达基层。

已公布的特别国债发行安排

前3期总计1700亿元特别国债的发行安排已做出披露:国债为5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00亿元;国债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500亿元;三期为10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竞争性招标面值总额700亿元。一、二期国债定于6月18日招标,6月19日开始计息,6月23日起上市交易;三期则将于6月23日招标,6月24日开始计息,6月30日起上市交易。

从目前公布的首批抗疫特别国债发行方式看,“全部市场化”的发行本身超出市场预期,意味着此次特别国债的认购将完全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票面利率。此外,本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还充分考虑了目前的国债收益率曲线,以10年期为主,适当搭配5年、7年期,健全反映了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提升国债收益率曲线上关键点的有效性。

特别国债对债市的影响

根据市场预测,此次特别国债大概率将于7月末发行完毕,耗时1个半月。1万亿特别国债的发行确实会给利率债市场带来一定的供给压力,且经过5月以来的债市调整,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的冲击力度存较大疑虑。

但事实上,从政府债券总体供给规模来看,特别国债的平滑发行叠加地方债的让路,6月后续单周最大发行不仅远低于5月最后一周9000亿的水平,和5月平均发行规模相比也并未高出多少。而且回顾5月,虽然是有地方债集中发行的影响,但关键不在于供给,而在于货币政策本身的中性转向预期。

展望后市,在当前宏观环境之下,货币政策目前并不具备明确转向收紧的条件。央行大概率还是会按照以往的操作模式,在政府债券大量发行时进行公开市场操作有效缓解流动性紧张。

投资者需要关注什么?

本次特别国债的中标机构可以通过分销转让中标的全部或部分国债债权额度,分销对象包括在证券登记公司开立股票和基金账户,在中央结算公司、商业银行开立债权账户的各类投资者,这意味着个人投资者也可购买。从风险来看,国债是由中央政府发行,信用级别最高;从流动性来看,目前的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也比较好;从收益来看,国债收益率一般高于银行存款利率,是无风险的最高级别的债券,还免征利息所得税;因此,特别国债也是投资者值得考虑的投资工具。

标签: 特别国债

精彩推送